甘露淨蓮    智諭大師開示:

第一點、要先看十玄緣起的經文,不要先看注疏,並用二諦去解。因為我們只有解悟,沒有證悟。用熟了以後,自然入理,遇到佛法,自然就知道是二諦。再深一步,用二諦漸漸進入一乘。怎麼叫進入一乘呢?用二諦深入的時候,有真諦、俗諦。你用功久了,用真諦看它,一切皆是真諦;用俗諦看它,一切皆是俗諦。用功要有路線,不可以盲修瞎煉,不得益處。

第二點、如果你得到一點益處,要發心: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塗苦。菩薩有微塵許善,思與眾生共,要有這個心。千萬不可吝法,吝法者來生得愚癡報。過去如果有吝法的人,趕緊懺悔!

《華嚴經》直接講到一真法界,大乘菩薩沒有到這個地步。由於一真法界裏頭,凡是有因就有果。因也是一真法界,果也是一真法界,這個相同于《法華》所說。再說這《法華》也是一乘義,法華說實相。實相無相,一真法界;實相無不相,無量無邊十方法界。實相亦無相,亦無不相,即無不相也是實相,無相也是實相,就是說一即一切。

譬如說,這個房間裏頭有一盞、二盞、三盞、四盞、五盞,五盞日光燈。五盞日光燈,它的光是不是一個啊?明明看是一個「一真法界」。這五個日光燈怎麼會是一呢?互攝互入。這個日光燈入那個日光燈,那個日光燈攝這個日光燈─重重無盡。這是華嚴的境界,不是大乘菩薩境界,至於小乘更不懂了。所以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依一真法界說,初發菩提心就是成等正覺,因一即一切!小乘講的就差得遠了,小乘說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成佛。一乘不是這麼說的。一乘,一發心就成佛。雖然一發心就成佛,不妨礙緣修。為什麼不妨礙緣修,謂之一發心就成佛呢?沒有初發心,沒有成佛。

每一個燈互攝互入是說一乘,如果是大乘的話,一個燈是一個燈的光!可是你滅掉三盞就暗下來,就知道它一盞日光燈就是一個光,因不能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沒有辦法互攝互入!

所以大乘說佈施就是施捨一切眾生,持戒就是不犯一切戒,忍辱就是眾生打罵能忍。一乘不那麼說的,說佈施一切皆佈施,說持戒一切皆持戒,一即一切!

大乘為什麼不能會到究竟?大乘是菩薩。菩薩到了究竟圓滿,寂滅果的時候,才是一乘。

譬如說,行千里路是果,第一步是因。大乘會到,一步一步走,走到最後一步才到了千里。一乘不這麼會的,第一步一邁出去就是千里。什麼原因呢?從道理上說,這一步是一千里之一步,沒有一步沒有一千里。第一步是一千里,第二步也是一千里,第三步、第四步……步步皆一千里,一即一切。這是一乘法妙的地方。第一步就是一千里,可是不廢後面還有二三四五六七八九。為什麼呢?如果沒有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步,就沒有第一步啊!

好比一水起千重浪,都是水,是不是?第一重浪是不是和最後一重浪都一樣的?都是水嘛!可是沒有第二重浪、第三重浪就沒有第一重浪,什麼理由呢?沒有第二重浪就沒有水,沒有水就沒有第一重浪。所以雖然第一重浪和最後一重浪平等,不廢第二、第三、第四重浪。

這就是現量界!佛知道,我們不知道。

大家會入此法以後要發大心,菩薩有微塵許善,思與眾生共。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塗苦,唯恐眾生不知道。這個妙法不是我們知道就算了,唯恐眾生不知道,那你那個心量也是一即一切了。

節錄自華嚴一乘十玄門修學記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