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      意要靜、氣要平、頭要頂、舌要抵、項要橫、眼要隨、田要飽、肛要提、要沉、肘要墜、胸要含、腰要擰、胯要坐、膝要抱、臂要伸、腿要曲、腕要塌、指要乍、指對肘、肘掩心、要繃、趾要摳、步要趟、行要穩、臀要斂、腰要塌、背要拔。

意要靜

練功之前和練功當中應保持心情平靜,避免練功中走神。初練注意力難以集中,一旦意識到應馬上收攬心猿,日久自能收斂心神,進入定境。

氣要平

鼻吸鼻呼,自然順暢,氣入丹田,勿忘勿助。胸腔不要緊張,腰腹放鬆。初練只保持扣齒閉口,呼吸順其自然。動作勿刻意努力、加速,造成氣息上湧。


頭要頂

百會如繩系,收下齶,百會穴向上承真氣
,如有一線輕輕懸吊頭頂中心;但此頂是意頂而非力頂,意念不要過重,以免頸項緊張,千萬不要用蠻力將頭往天上探。

舌要抵

舌抵上齶,連通任督二脈,有抵的意思即可。

項要橫

頭部左右擰轉即為項橫,但並非單純的平移,而是以百會為中心螺旋向上的擰轉。頸項豎直,使百會穴正對脊柱;以下頦回收來要求豎頸,使真氣能上下通暢。


眼要隨

眼為心之苗,專注於手的動作有助於神不外馳。開始走轉可能會感到暈眩,一周左右即可過關。如此練習會很容易察覺到自己動作哪里不合不整。眼隨手的另一層意思是手即敵人的方向,自當關注。須注意的是眼隨手的意念不可太過,應放在整體的動作上。


田要飽

保持平穩的腹式呼吸,使丹田充實,時時飽滿,小腹實沉,丹田氣足而湧,全身脈暢氣足而內勁自生。

吸氣入丹田,同時神貫注氣走滿入全身,脹如氣球;蓄存氣不出,感覺全身外面皮膚接觸空間之氣流,或溫度。吐氣,身感體內縮向丹田,而氣體由各毛孔泄出。此空體無氣,尚未進氣時,要感覺體內有萬千氣流在體內,亂闖鑽探各部位。不要管呼吸,若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,其式必空。

肛要提

尾椎內卷,勿翹臀,會陰與百會在一條垂線上。翹臀則有失中正,且腰腹無法放鬆,力無法上下傳輸而滯於腰。

肩要沉

沉肩首先應松肩,切忌僵緊,肩僵則力至肩而止,無法達於梢節。勿使雙肩上聳或左右歪斜,以使雙臂之氣能暢入軀幹,亦可使發于丹田、根於足、聚於脊的內勁順利通過兩肩,暢達雙掌。人多聳肩而不自覺,先聳肩至最高,然後松肩下落,再稍向下用力即沉肩。


肘要墜

手臂微曲,肘尖朝下,與沉肩配合為發力和抻筋拔骨的重要一環,更有護肋之意。


胸要含

含胸過則窩胸,不及則挺胸,肩必有後拉之意,於發力有礙,且氣不能沉于丹田。不挺不窩自然即可。儘量使胸腔松空而使氣順不滯,胸部放鬆並且以意念放鬆輕微向內縮,讓感覺放鬆的胸部好象虛空無物一樣,以使脊柱聚力,反之氣行不順,勁力難以聚集。

腰要擰

腰脊伸直,後腰部向後挺直,使脊柱拉直,則督脈暢通,同時丹田因腰直而不受壓,以利聚氣。擰腰一為練腰,腰為腎府;二為八卦掌步走偏門,故斜身對敵;三是在整體的抻筋拔骨中,由於擰腰的加入增大了幅度和強度,獲得普通拳式達不到的鍛煉效果。


胯要坐

松腰收臀,會陰與百會在一條垂線上,身體重心自然下沉,即為坐胯。

膝要抱

雙膝有內夾意識,互相聯繫,行步時兩膝相磨而過,有護襠之意,即抱膝掩襠。

臂要伸

沉肩墜肘,使腋下大筋拔長,肩關節在下沉基礎上,要有向手掌方向的位移,松、送。

腿要曲

雙腿保持一定的彎曲度,這樣才能增長腿力和腰力。曲腿而行對膝蓋有壓力,故在練功前後應充分活動膝關節,不要貪功而使功架過低,傷及膝蓋,欲速不達。


腕要塌

但不能塌腕太過,是為折腕,掌與地面垂直即可。


指要乍

手指要挺拔,自然乍開,勿僵勿懈。掌心要空,虎口撐開,食指上指,對應打來入虎口。

此時配合含胸頭頂、沉肩墜肘、塌腕擰腰,才算完成上肢的抻筋拔骨。指對肘後手中指斜對前手肘下,相距一拳,增加雙臂筋絡對爭,似靈蛇一樣將身纏裹。


肘掩心

後手肘窩斜對心窩,相距一拳左右。大臂與身體45度。過小則癟,大則掀肘。

足要繃

行樁時踝部不要鬆懈,後腳通過重心的轉移拿起來,前伸時繃腳尖,使前腳掌先落地,而不是腳跟,才會形成趟泥步

所有活動全由腳底湧泉帶動,全身全部松掉;此時是重心只在一隻腳,全身舒服暢快。每腳踩出去有如踏在水中,氣機騰然;全身放鬆不施絲毫之力,將力量導引到腳底湧泉,如泥牛入海,腳底湧泉,走化腰胯帶動。經內功訓練後,走架已不重外形的規矩,而重內在氣機鼓蕩的感應。

內功最基本的就是根勁和放鬆。放鬆之後出根勁,有了根勁更放鬆。放鬆只有一個辦法,就是自信,因做自己得心應手的事,自然就會放鬆。一放鬆就解放腦子,人就身體,和心態也變化。

真正的內家發力,內壓集中點在腹部,以髖關節帶動下半身,腰椎骨節帶動上半身的運動。帶動全身的運動,關鍵在於腹部的摶氣,腰腹肌均衡收緊,內壓增大,給腰椎的內動,提供一個有力的內在支撐。尾椎的驚乍,以骨盆為輪,脊椎為軸的發力,.腹、股肌肉搓動骨盆,力量沿脊椎上升,傳至兩手;整體的感覺是,勁力從尾錐,或是叫襠內像龍捲風一樣升起來;兩腿的筋被抽緊,兩隻腳不得不抓住地,否則就要被這股力量給帶的騰起來。這樣練下去,直到力量大的十趾,再也抓不住地為止。就會出現《神運經》上的飛騰之功,或叫輕功;像鬼魅一樣飄忽,野獸一樣協調的身法。

內家暗腿,就是指開發出這種力量後,貼著地走就是步,腳一離地就是腿。力量來源於腰際,所以有人能做到手足打法互換;但這種用力方式,對身體的綜合要求,首先是周身筋膜(胸背腰腹襠胯)的拉伸量,再有就是骨節間關節囊的韌性強度,要達到內在的骨架貫通;隔膜要下沈,襠胯要上翻,腰椎要拉開、後倚,形成丹田的中空內實,就像兩胯之間,夾了一個充足氣的大皮球;這個球又抱著肋骨。這樣髖關節,帶動脊骨,再帶動四肢筋骨發勁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真 的頭像
    阿真

    一真的部落格

    阿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