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來總開示,便有三種類:
寂靜奢摩他,如鏡照諸像;
如幻三摩提,如苗漸增長;
禪那唯寂滅,如彼器中鍠。三種妙法門,皆是覺隨順,
十方諸如來,及諸大菩薩,因此得成道。
三事圓證故,名究竟涅槃

JD800497  威德自在菩薩在大眾中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右繞三匝,長跪叉手而白佛言:

「大悲世尊,廣為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,令諸菩薩覺心光明,承佛圓音,不因修習而得善利。(得未曾有,睹見調御歷恆沙劫勤苦境界,一切功用,猶如一念(如聽仙樂耳暫明!),我等菩薩深自慶慰!(9淨諸業障章))
  
世尊,譬如大城,外有四門,隨方來者,非止一路;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,非一方便。唯願世尊廣為我等,宣說一切方便漸次,並修行人總有幾種?令此會菩薩,及末世眾生求大乘者,速得開悟,遊戲如來大寂滅海。」作是語已,五體投地,如是三請,終而復始。
    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:「善哉、善哉,善男子,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知是方便,汝今諦聽,當為汝說。」時威德自在菩薩奉教歡喜,及諸大眾默然而聽。
    善男子,無上妙覺遍諸十方,出生如來與一切法,同體平等。於諸修行實無有二,(隨順眾生不同根性所設的方便,無量)方便隨順,其數無量。(全部蒐集起來)圓攝所歸,(循根性,有三方便)循性差別,當有三種:
(一)善男子,若諸菩薩,(深信自心本有清淨、圓妙覺性)悟淨圓覺,以淨覺心(六祖: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),取靜為行,由澄諸念,(發覺到心識的煩亂擾動)覺識煩動=靜慧發生(反義:於生死中常居幻化,不了知「如幻」境界(2普賢章)),身心客塵從此永滅,便能內發寂靜輕安。由寂靜故,十方世界諸如來心,於中顯現,如鏡中像(成了念頭的主人),此方便者,名「奢摩他」。

(諸旋未息,彼物先住,尚不可得。何況輪轉生死垢心,曾未清淨,觀佛圓覺而不旋復?....以輪迴心,生輪迴見.......虛妄浮心,多諸巧見,不能成就圓覺方便(4金剛藏章))

(若復有人作如是言:「我今自心永息諸念,得一切性寂然平等,欲求涅槃。」彼圓覺性非「止」合故,說名為病(10普覺章))
(
二)善男子,若諸菩薩,(深信自心本有清淨、圓妙覺性)悟淨圓覺,以淨覺心(六祖: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),知覺心性、及與根塵,皆因幻化(從而緣起各種「幻智」以滅幻化妄想)即起諸幻,以除幻者;(變化各種「如幻佛事」開悟「如幻眾生」)變化諸幻,而開幻眾;由起幻故,便能內發大悲輕安
    一切菩薩從此起行,漸次增進,(是因「觀幻者」(能覺)尚未和「被觀之幻」(所覺)等同起來)彼觀幻者,非同幻故。
  (
一但幻者(所覺)、和觀者(能覺),能所都等同幻化之時,幻相永離.......能所盡處,方名見性;能所雙泯,體性現前)非同幻&觀,皆是幻故,幻相永離(譬如有人「自斷其首」,首(所覺)巳斷故,無能斷者(能覺)。則以礙心自滅諸礙(以幻修幻,藉假修真),(所覺)已斷滅,無滅礙者(能覺)...若得如來寂滅隨順,實無寂滅(所覺)、及寂滅者(能覺)=幻化滅故,無取證者,譬如「眼根,不自見眼;性自平等,無平等者」(6清淨慧章)得無所離(含!),即除諸幻,譬如鑽火,兩木相因,火出木盡,灰飛煙滅,以幻修幻,亦復如是=諸幻悉皆離,如「木中生火」:木盡火還滅,覺則無漸次(2普賢章)垢盡對治,即無對垢、及說名者(3普眼章)=消歸自性)(反義:不了四相,雖經多劫勤苦修道,但名「有為」,終不能成一切聖果,是故名為「正法末世」。何以故?認「一切『我』為涅槃」&「有證、有悟名=成就」故,譬如有人認賊為子,其家財寶終不成就。(9淨諸業障章)若心照見,一切覺者,皆為塵垢,覺、所覺者,不離塵故。如湯銷冰,無別有冰,知冰銷者?存我、覺我,亦復如是)。是諸菩薩所圓妙行,如土長苗,此方便者,名「三摩缽提」。
(三)善男子,若諸菩薩,(深信自心本有清淨、圓妙覺性)悟淨圓覺,以淨覺心(六祖: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),不取幻化及諸靜相(執著於「不執著」=磨磚焉能成鏡?坐禪焉能成佛?(懷讓答馬祖道一名言)=六祖:「道由心悟,豈在坐佛?」「住心觀淨,是病非禪;長坐拘身,於理何益?聽吾偈曰:『生來坐不臥,死去臥不坐,元是臭骨頭,何為立功過?』」「外於一切善惡境界,心念不起,名為;內見自性不動,名為」(行亦禪、坐亦禪,語默動靜,體-安-然))
(
之所以不取,是因為:緣起法的「了知」與「身心」,都是障礙)了知、身心皆為罣礙(身、心皆為幻垢,垢相永滅,十方清淨...身、心=幻垢,對離幻垢,說名=菩薩(3普眼章))(一旦進入中觀境界,就沒有了心緣之知、和身觸之覺,唯有圓明覺心獨照,不依賴諸種障礙法)無知、覺→明,不依諸礙,(永遠超越有礙和無礙境界,也超越可資緣用的世界、以及身心)永得超過礙(有,幻化)、無礙(空,靜相)(離有邊,不取幻化;離空邊,不取靜相。有無俱遣,是則名為淨覺隨順(1文殊章))、受用世界及與身心,(其身相雖在塵世,但猶如洪鐘,其聲鍠鍠外揚,了無障礙......山高豈礙白雲飛?竹密何妨綠水流?)相在塵域,如器中鍠,聲出於外(蓮說)(煩惱和涅槃也不能留作障礙)煩惱、涅槃不相留礙(到此,體內變會發出清虛、寂靜、輕安、恬適之相,其圓妙覺心與寂滅真境契合如一)便能內發寂滅輕安。妙覺隨順寂滅境界,(此真境,自我和他人身心不能契及,眾生、壽命也不過是飄忽不定的浮想矣)自他身心所不能及!眾生、壽命皆為浮想,此方便者,名為「」。(無上大覺心,本際無二相。詳:
大圓滿修持心要)
(
參照6清淨慧章)
   
善男子,此三法門,皆是圓覺親近隨順,十方如來因此成佛,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,皆依如是三種事業。若得圓證,即成圓覺(事、理障永斷,即入「如來微妙圓覺」,滿足菩提及大涅槃(5彌勒章)遍修三觀,勤行精進,即名「如來出現於世」(11圓覺章))
  
善男子,假使有人修於聖道,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(小乘最高果位,有三義:殺煩惱賊、應受人天供養、入涅槃,不再生死)辟支佛果,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,一剎那頃隨順修習。
   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,而說偈言:
威德汝當知,無上大覺心,本際無二相(有無俱遣,是則名為淨覺隨順(1文殊章)無修、亦無成就,圓覺普照,寂滅無二(3普眼章)),隨順諸方便,其數即無量。

轉載自http://lenyan.688.idv.tw/sutra/yuanjua.htm#master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圓覺經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